一看就会永新网(永新网红花圃基地) -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24

县城通往这一条路曾不知走了多少趟,当时在莲洲做工作时,每次从这条路都是匆匆而过,总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
轻车一路经小屋岭来到莲洲,离开莲洲整十年,县城通往这一条路曾不知走了多少趟,当时在莲洲做工作时,每次从这条路都是匆匆而过,总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我是2001年调任莲洲工作的,2008年调离,在那主持工作有近八年。
所以现在每每与人谈起莲洲,或者听到莲洲都有种特殊的亲切之感调离莲洲后,尽管县城离莲洲不是很远的路,但由于县里工作的重点在人大与工会,下乡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我不愿过多去打扰基层领导,所以很少再回莲洲今天进了莲洲境内,心情特别舒畅,墟皇山依旧如一头秀发对着蓝天的一面镜子,溶江水缓缓地流淌着,不宽的江面两边是新修的护堤,如春暖花开时节人们披开的衣领,清浅处偶尔可见江底的石子,岸边高大的旱柳不时点缀着鹅黄的嫩绿。
过了一座桥,就到了杨桥村,也就是莲洲乡政府办公所在的地点,从莲洲乡政府办公楼后窗可见,也正是这一片金黄碧绿的景象,同时可见一架高速路桥如穿野而去“如梦初醒的睡眼,一春的眼睫初开春光明媚真好无限,更有一阵清风袭来。
”正如一位永新诗人描绘莲洲的景象这般
(溶江河护河堤和沿河风光)
(莲洲乡全景图)在新修的319国道附近,一走进莲洲乡政府的大门,是两排樟树夹道相迎,这是我在莲洲工作那时亲手栽的,如今想来,转眼又过了十多年,树已苍翠,情何以堪不大的政府大院里,却是和风习习,阳光如一卷时光的胶卷摊开在那,不时有车和人从绿荫点缀中往来。
一条直道过去,依旧是当年的那栋政府大楼,如今却已经装修一新,沐浴在晨光中,不禁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宛若重回当年无数个朝夕相处的日子回到这,虽然许多干部不是很熟悉,但曾经与我风雨同舟、欢乐与共多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当我触摸它们时,突然唤醒我心底深处的那缕故土情怀。
(干净整洁的城镇街道)在一九八四年以前,未改名的莲洲乡还是叫杨桥乡,那里有一条溶江河,过去有一座桥在上面,岸边是杨柳依依,古人赠别,常攀折杨柳枝条为念,取名杨桥后来根据乡里一座莲洲书院改名莲洲乡,旧时的莲洲书院为一座半公立半私立的学府,和古代众多的书院一样,是以田产养学,每到开讲的时候就去请来一些名士到书院授课,类似于今天的讲坛,这不仅培育了历代莲洲的英才,也造就了莲洲境内淳厚的文风,现在莲洲一乡九村,却有二十多个博士,由此可见文风之鼎盛。
如今,文笔塔依然矗立在狮山村头的河岸边,那里河光山色清秀,陂上的溶江水日夜流动着汩汩声;光明村里的一座栖凤塔,八层的尖塔矗立在田野环抱之中,宛如一位丽质脱俗的女子,守护着当地二百年来的灵气;双湖村里的胡氏大祠和大石桥,古朴敦厚,有如两位岁月的老人留守村中,默默传承和承载着那一村一脉。
莲洲自古人文并萃,改革开放之后,经过莲洲乡各届领导班子的努力,现如今,莲洲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勇于创新,稳步前进,更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扶贫、社会稳定、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乡的整个面貌又和当年大不相同。
(狮山文笔塔)
(光明栖凤塔)
(双溪胡氏大祠)
(双湖大石桥)
(鸟瞰小城镇)走出政府大院,穿过大道和一个圩场,在杨桥村新319国道一个交汇口,映入眼帘的是宽阔而整洁在序的集贸大市场,它是我当在任时突破重重阻力,打造的第一个为民办实事工程市场紧邻国道,由于它毗邻邻乡高市,又是整个乡的中心位置,因此每到逢圩的时候,俨然乡下的一个贸易中心,四方的商贩来此赶集,现在出于扩展的需要,紧挨圩场建立起几排商铺,两旁高楼竖起,街道连接圩场以及过去的商铺,形成一个立体的贸易圈,集停车场,涵盖餐饮、商品批发、建材以及服务业,同时,在附近的319国道边打造了一个融合了“红、古、绿”具有莲洲特色和标志的文化广场,增添美观的同时,也供人们休闲娱乐。
(热闹的圩场)
(圩场交易)沿着新319国道往西,通往高市乡的方向,一路是盛开的油菜花,宛如铺满一地的金灿灿的金子一个醒目的村的牌坊,“溶溪村”三字连同牌坊的雕刻气派、庄重、古朴而典雅,莲洲面貌变化最大最具典范的是溶溪中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曾获得县里和吉安地区嘉奖,并承办了2016年中央电视台的“千里共婵娟”中秋文化主题活动。
过去的溶溪村也是老房子多,而且破旧不堪,道路拥挤如今一条环村大道连通整村,沿村小溪流水潺潺,高树掩映成趣,远处田野成片,花开时节更是动人心怀每到夏天,村前的大荷塘莲叶田田,夜间路灯亮起,如梦似幻村里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建的12套“交钥匙安居工程”,樟树松林环抱,更有花圃菜园在旁边,宛如乡村的一座花园,让村里的贫困人员得以有所居,算得上安居工程的一个典范。
如今村里的几百亩田土已经大部分承包给人搞大棚西瓜和特种蔬菜种植,国道旁,几百个白色的蔬菜大棚,连成一片,宛如一片银白的帐篷,令人想不到的是,带头搞种植的是几个年轻人,他们有文化有技术,肯吃苦又有头脑,在他们的带动下,使闲置的田地得到充分利用,并让农产业得以开展。
为了更好服务于当地的农产业,莲洲乡政府在溶溪村更是打造了一个“电商平台”,为全乡的农牧产业和全国网上对接,为今后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莲洲乡溶溪村)
(中央电视台的“千里共婵娟”拍摄现场)
(溶溪村安居家园)
(莲洲乡党群服务中心)
(溶溪村甜瓜基地)
(莲洲乡大棚蔬菜基地)
(莲洲乡养牛基地)
(溶溪湖畔)
(夜晚的溶溪湖)从溶溪村沿国道折回往东,在溶江水的下游,一直到莲洲乡东边的乡界,就是古代一个商贸中心——钱市街,就是现如今为大家熟知的钱溪村,那有条古街,名叫钱市街,钱市街在古时实际上是一个村名,因商业十分繁华而得名,钱市街建于距今1100年前的唐代,是一条商业古街,建成时,曾是湘赣两省三县商贾云集的贸易中心,这条古商业街长约250米、宽约3米,一条卵石路贯通其中,两旁为砖木结构的店铺、茶肆等,从古街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它的形成与金钱有关,当年的古街汇聚了餐饮业、娱乐业、洗染业及钱币买卖机构,繁华兴隆,盛极一时。
同时钱溪村里的江右文氏祖祠,是长江中下游的文氏发源地,文氏一脉开枝散叶,如今文氏子孙遍布全国,其中,不乏名人,宋代的一代忠良文天祥高中状元之后,就曾从钱溪村的下埠桥走过,如今,新建的文氏宗祠更是恢弘,每年文氏一脉的后人都会在钱溪这个小村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文氏祭祖大典,盛况空前。
过去由于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曾几何时,货物和客商云集这里,在这往来,后来由于陆路交通的改善,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失去,如今只剩下过去繁华的一些残碎的影子,但随着村民和政府的齐心合力,现在的钱溪村里,道路通达,乡村新房林立,那里的引农上坡项目的开展得到村民的支持,如今几十栋徽派特色的新居在山坡上焕然一新,旁边就是政府的安置房,让贫困人家享受政府的关怀,一条新修的环村水泥大道从山坡上一路下去,直通达古钱市街的上街和下街。
(钱溪村下埠桥)
(文氏宗亲会)
(钱溪村安居工程)在319国道的北边,通往象形乡的方向,有李真将军的故里——黄门村永新是个有名的将军大县,但要是在上世纪战火纷飞的三十年代,莲洲的黄门村却是个白色据点,曾是白军国民党的驻地,16岁从黄门村走出的少年李真,后来加入共产党并成为开国少将,可谓是白色堡垒中的一根红苗,老年的他更是遍访名师,成为一名书法上有成就的将军,如今李真的故里黄门村里仍保留着一栋文物古宅——李真故居,屋是当年的老屋,但已成为红色教育的基地,为后人瞻仰和学习。
一路进来时,可以看见村子正在进行的是黄门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最为艰难的就是黄门村的老屋和危房改造工程,黄门村有五六百户人家,工作非常难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村过去巷道狭小,老屋成片废弃,牛栏、土灰屋、茅厕随处可见,门户拥挤不堪,道路不畅,天气一热,苍蝇乱飞,在乡党委政府干部带头日以继夜、苦口婆心不懈努力和耐心劝导下,村党委也承受着村里的骂声和不解的巨大压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的茅厕和土坯矮屋得以整改,如今村里大路通达全村,到达门前屋后,村里老屋的拆迁和改建焕然一新,设计的休闲广场令人心旷神怡,看到这些,村里的人由过去的不解和反对转而慢慢接受和支持,其中的曲折心酸唯有这些基层的干部和人员体会。
(黄门村李真将军故居)如今,莲洲乡获得市、县美丽乡村建设优秀乡镇,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一等奖,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民政工作先进单位,钱溪村和溶溪村分别获得全市农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精品示范点称号。
其中的光明村、土田村、狮山村、固塘村、双湖村也是不甘落后,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双管齐下,山环水绕之中,如百花齐放般,各具特色村村环村大路通达,户户竞相迎来新居,特别是双湖村和固塘村交界处出了个有名的别墅小村落,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别墅群矗立在那里,与别的村庄相比,宛若一个小小新世界。
这里的村民多是从事建筑手艺人,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的房子,样式居然每家每户都不尽相同,连在一起更是出奇的亮丽和气派
(莲洲乡杨桥村)
(莲洲乡固塘村湿地松林)当一天的劳作换来每夜的宁静和安详,每当夜色垂下她柔美的眼神,宛如一个眷顾大地这个孩子的仙女,满天的星辰如同她不舍的目光,莲洲大地上闪烁的灯火如同一双双醒着的眼睛每到夜晚这个时候,莲洲境内景象又和别的乡镇不一样,莲洲境内,如今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当属新319国道和吉莲高速横贯全境,白天置身其中,如一幅古代山水图徐徐展开时,于山合岭开处,如双龙戏珠般,两条苍龙活生生突然在眼前。
一到夜晚,这两条苍龙便化身为两条火力四射的火龙在天地之中,身上如同流动着不息的火焰,像河流一样奔腾不息,给夜增添蓬勃生机现在,常有摄影爱好者登上墟皇山一览全乡,黄花绿树掩映,河流道路区分,村居浮云底下,鸟飞画图之中,都有种初入桃源般的豁然开朗。
(傍晚的319国道)
(傍晚的高速公路)莲洲,如同观音座下的莲花化身之美境,宛如有天护地佑的有福之“洲”,福泽荫人,令人世代永居从高空俯视莲洲,山应如披离的青丝,漫野的油菜花应如黄花点缀的头饰,河流如一条披肩分披在周围的青山碧野间,当春风吹过万物的脸,她当是一个令人留恋的女子。
(感谢县摄影协会成员提供的照片)作者系原莲洲乡党委书记,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 陈靓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