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新闻报道怎么写(绑架新闻报道怎么写) -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28

□惠东坡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病毒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与此相关的报道在媒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新闻媒体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惠东坡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病毒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与此相关的报道在媒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新闻媒体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新闻报道只有坚持客观求是的原则,树立科学而人性的报道观,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调整视角和切入点、突破常规、变“负”为“正”,在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避免产生失实和偏差,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提高社会防控能力,才能在引导公众科学防控、稳定社会、守护国家的神圣使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动态消息播报 正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 舆论引导 在武汉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新闻媒体关于新冠肺炎(covid-19)的报道占了很大比例很多新冠肺炎报道,遵循了科学的规律和原则,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有效减缓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批判各种错误说法、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稳定社会、守护国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增加动态消息和直播 提高社会防控能力 “及时”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时效性”和“第一时间”常常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媒体迅速响应,通过增加动态消息和直播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现场记录下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提高了全社会的疫情防控能力。
“动态消息”是指对最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最直接而迅速的反映,其突出特点是短、快、新、活,是新闻中的“轻武器”和“先行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往往是先发动态消息,迅速响应,然后再通过长消息、深度解析等形式进行跟踪报道和详细报道。
动态消息有两种,一种是事件性动态消息,即关于一个单独而完整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抵达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肺炎疫情最新情况、习近平深入武汉社区看望居民和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等另一种是非事件性动态消息,即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新闻事件、出现的问题、典型做法和经验的综合报道。
这类消息既报道相关事实、传递信息,又介绍经验、教训,提供借鉴如各地采取具体措施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防控决策、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发进展情况等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动态、新问题,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识别和捕捉并迅速进行报道,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资讯。
2月12日,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新增病例暴涨,在当时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对于这种突然变化,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并进行权威解读面对突发情况,可以以短讯或快讯的形式,一两句话,十几、几十个字,简明扼要地报道有关情况。
一方面,这有利于公众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府开展及时、有效地防控和救治活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公众最急于了解的是疫情的危险程度、一线的防控情况、病毒的传播方式、个人防控措施等很多新闻媒体在抗疫一线借助移动互联网和5g等技术开启了多模态的直播报道模式,既有传统的电视直播,也有融媒体直播和不做任何剪辑处理的“慢直播”。
这些直播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核心疫区的防控救治情况、武汉百姓的生活情况、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进度等,呈现了真实的抗疫场景如央视《新闻1 1》利用其客户端、微博联合进行的直播;凤凰视频客户端和澎湃新闻分别上线的“风直播”和“上直播”;“央视频”和“人民视频”分别在其客户端推出的《疫情24小时》和《人民战“疫”》;“央视频”开通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等。
关于新冠肺炎的这些直播报道,把最新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受众,也发挥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二、树立科学而人性的报道观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体现出来的两种基本精神,一切人类文化活动都应该以这两种精神为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①新闻媒体及其传播活动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活动,新闻记者必须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坚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为构筑和谐的精神家园,为谋求人类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记者要有科学精神,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准确把握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征和传播规律,这是新闻报道正确进行舆论引导的保障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其病毒来源、致病机制、传染性和变异性的判定是极其专业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同样,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布和信息传播也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需要记者具有专业知识,新闻报道也必须体现出科学精神没有专业知识储备,记者就应该多去采访呼吸病学或疫情防控领域的专家,而不应该去采访虽有声望却不懂医学的“名人”。
新冠肺炎是不是一种不治之症,蛋白、细菌和病毒有何区别,带口罩和喝预防性中药是否能有效防治新冠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是不是一回事,这些报道中会涉及到的专业问题,新闻媒体应该给予科学、准确的解答对非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引用时要慎重,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
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凸显了专业记者和专业媒体的重要性《科技日报》推出了“追问新冠肺炎”系列报道,通过采访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为有效阻断各种谣言、正确引导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发展初期,很多人担心咳嗽发烧了是不是就患上了新冠肺炎,去医院怕感染、不去医院延误了治疗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科技日报》以《发烧咳嗽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为题,邀请拥有新冠肺炎诊治经验的一线专家,从专业角度明确告知公众:流行病接触史才是关键和37.8℃的硬指标。
消除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大家科学对待疫情并呼吁节约医疗资源②至于把新冠病毒说成是“细菌武器”等极端不负责任的报道,都是极不科学、极不严肃,完全没有医学常识的行为除了科学性之外,还要强调“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应该充盈于新冠肺炎报道的始终。
只有在科学基础上从“人”这一角度出发,体现出以“人”为终极关怀的精神,新闻报道才能在谋求人类幸福、稳定社会、守护国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面对这次新冠肺炎风暴,新闻媒体应该走向更广阔的人文关怀领域,不但要科学、及时地追踪报道、畅通信息,而且还要贴近“实际”、服务“公众”,教会他们进行有效防护。
新闻媒体要关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患者及其家属的命运、政府给予公众的救护、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警务工作者要对为了大多数人的健康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刘智明、李文亮、夏思思、彭银华式的英雄人物给予最高的礼赞。
央视《战疫情特别报道》就将镜头对准个体,“用当事人说话”,对普通大众进行焦点叙述,以患者、医护人员与一线工作者的故事展现最真实生动的战“疫”动态③新闻记者要善于挖掘、揭示蕴含在小人物、小故事、小细节中的伟大精神、感人事迹,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广东医疗队护士朱海秀,在面对央视记者镜头时,不想对着镜头向爸妈报平安,她说:“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④这个细节真实感人,无数网友为之泪目关于日本援助武汉物资上的赠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相关报道,以小见大,让公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共情和众志成城的“大爱”。
在这次严峻的抗疫斗争中,记者应该成为古希腊神话中传播“火种”的英雄普罗米修斯,要为解脱人类的这次困境投入真诚和热情,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切忌把这一场关乎人类生命安全的抗疫斗争进行戏剧化处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因移动互联网技术、微信、微博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的介入,情况更为复杂。
抗击疫情还没有结束,新闻报道应继续秉持科学精神,“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公众科学防控、团结人心、稳定社会、守护国家三、坚持客观求是原则 避免产生失实和偏差新闻的本质在于真实,客观、准确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和守望者,新闻媒体有责任客观、及时、准确地传播抗击新冠肺炎的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把关人和监督者,公众的媒介素养也在逐步提高,任何不报、瞒报、失实报道几乎寸步难行。
新闻媒体应该把抗击疫情的真实状况迅速、及时地传达给公众,以便政府、企业和各级组织协调行动,联防联控如果为了某种目的夸大事实、扭曲事实,或者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不但违背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践踏公众的知情权,而且还会“贻误战机”,误导受众,就谈不上“客观求是”。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记者应该深入现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加以报道,不能道听途说,否则就容易产生失实和偏差如,2月21日,“财新”报道了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的福利院有11位老人反复发烧、死于疑似新冠肺炎。
这本来是一则经过深入采访、实事求是的报道可是,武汉一家媒体则宣称只有一名老人在向相关医疗机构转移过程中离世真相究竟是什么?公众倍感蹊跷“财新”杂志随后及时推出了长篇报道,用表格把死者的姓名、性别、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和有无基础疾病等信息一一列出。
⑤“财新”用扎实的采访和真实的数据揭示了老年群体在疫情中的生死困境,也有力回击了对其不实报道的指责真实、准确、实事求是地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迅速及时报道,既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抚慰公众、稳定社会,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新闻媒体有报道真相的责任,不能散播谣言和恐怖信息用科学的方法探寻真相,用理智的方法报道真相,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公众解读真相,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最基本原则在强调及时、客观报道疫情的同时,还应该防止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因过分追求迅速、及时而出现了失实和偏差。
这不但会导致公众失去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也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经济动荡毕竟,支配并滋养人类社会的,还是鲜活的“真”,记者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和道德责任四、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确保社会稳定 新冠肺炎报道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因此,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守宣传纪律,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既不瞒报,也不人为拔高,力避出现“高级红”“低级黑”“污名化”等现象新冠肺炎病毒全国扩散、全球蔓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影响面极广,为新闻记者提供了丰富的选题,但是,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必须慎重处理,反复推敲。
只有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做到疏密有致、松紧有度,才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在呈现医护人员专业形象和奉献精神时,要保持在基本的共同的人性层面如,怀孕9个月就冲向抗疫一线的护士、徒步几十里赶回医院的医生等报道就没把握好“度”,拔高了个体道德水准,引发了公众质疑。
而关于老人“倾其所有”捐款的报道,在宣传这些可敬的老人、讴歌正能量时,却让人感到了一种变相压迫和道德绑架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极其关注防治药物和疫苗研发的新闻媒体在报道这类新闻时,要注意用词准确、客观,力避使用不符合实际的肯定句式,否则相关信息就会被放大、误读甚至会演变成谣言。
有些媒体使用“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肯定、论断式标题,把处于“研究和发现阶段,还需进一步做临床试验”的双黄连口服液让受众误以为是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由于分寸和“度”失当,引发了各地民众抢购双黄连的混乱局面。
新冠肺炎病毒还在全球传播、扩散的情势下,最重要的是人心团结和社会稳定在有些媒体和某些势力有意或无意的“节奏”下,媒体上大幅度呈现戴着口罩的恐慌人群,如惊弓之鸟;疯狂抢购的人潮,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有些报道对死亡病例极尽刻画描写之能事,迅速引起了公众恐慌,这也是没把握好分寸的具体表现。
要把握好分寸和“度”,记者上要熟悉中央关于新冠肺炎报道的政策规定、法律法规,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才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下要深入实际,了解公众在疫情防控阶段的心理反应、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新闻工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
只有“吃透两头”,找准上下结合的最佳点,新闻报道才能把握好“分寸”和“度”能否把握好“分寸”和“度”,轻则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和民情社意的走向,重则关系到公众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新闻记者有意识地增强“分寸”和“度”观念,提高把握“分寸”的水平,对做好新冠肺炎报道至关重要。
五、调整视角和切入点 突破常规、变“负”为“正” 新冠肺炎疫情给政治、经济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新闻报道要突破“灾难、疫情不是新闻,救治、防控才是新闻”的常规观念,随时根据变化的信息调整报道的视角和切入点。
在集中报道好疫情发布、政府决策、各地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疫苗研发等新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趁机哄抬物价、谣言造成的社会恐慌等负面新闻如何选择好的角度?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多一点公众的视角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时,“封城”、交通停运、大型超市暂停营业、死亡人数攀升等报道营造出极度悲惨的场景,公众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恐慌、愤怒等负面情绪并不断蔓延。
此时,新闻媒体要充分考虑受众心理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多选择他们关心的、富有人情味的新闻如84岁临危受命赶赴武汉在高铁餐车上满面倦容的钟南山院士,大年初一各地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剪掉自己长发的肖思孟等护士,冲在抗疫前线的李兰娟院士,走出火神山医院悄悄删掉手机上遗书的康复者,靠在墙角休息的医护人员等新闻人物感人至深,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是从这些可敬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希望这些极富人情味的报道,能给予公众最贴心的抚慰,更能唤醒他们的积极情绪需要强调的另一个角度是“从消极中找积极”疫情中,社会稳定、公众情绪需要积极正向的力量来引导,同样也需要负面事件来警醒。
疫情防控中的负面事件、不和谐音符,只要正确认识,注意调整角度就可以起到警醒、监督、校正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次疫情,一直伴随着各种猜测、议论与谣言,如“新冠病毒是人造的”“新冠病毒起源于实验室”等猜测,引发了公众的疑虑、恐慌和不满。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通过对国际权威机构及多数病毒学、免疫学领域学者研究结论的报道向公众说明,这些猜测和谣言缺乏科学支持,迄今为止所有证据都表明新冠病毒并非人为制造⑥这不但获得了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稳定了民心,而且让他们认清了谣言炮制者的叵测用心。
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新闻媒体应该及时关注和挖掘负面事件的正面效应,不能执着展示死亡场景,让公众失去战胜疫情的信心医疗物资紧缺是疫情防控开始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什么社会各界捐了那么多物资还是短缺负责捐赠物资接收、发放的武汉红十字会成为公众质疑的对象,各种流言甚嚣尘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及时对武汉红十字会物资仓库进行了探访,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正向引导舆论,推动了后续物资发放的完善正是这种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突破常规、变“负”为“正”的策略,才使这次报道大获成功因此,在报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新闻工作者应该下功夫找准角度,选好切入点,通过正面应对、及时回应、议程设置,把握好方向、统揽好大局、变消极为积极,才能履行好传递信息、舆论引导的职责。
总之,新冠肺炎是人类的一大灾难,抗击新冠肺炎的任务还远未结束在这次新冠肺炎风暴中,新闻报道应该遵循以上原则,继续引导抗击疫情的正确舆论,在引导公众科学防治、避免恐慌、稳定社会、守护国家的神圣使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①余红玉.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以武汉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全报道》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16):65-66.②管晶晶. “追问新冠肺炎”系列报道—《科技日报》用科学引导受众[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4-7:006.
③惠东坡,杨欣.央视《战疫情特别报道》舆论引导路径初探[j].当代电视,2020(04):27-30.④智慧.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n].洛阳日报,2020-02-12:006.⑤王青,谢商精.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伦理失范现象引发的多维思考[eb/ol].城市党报研究微信公众号,2020-04-16. http://suo.im/6elg3c.
⑥张莹,张家伟等.为什么“新冠病毒人造论”站不住脚[n]. 新华每日电讯,2020-04-23:003. 作者简介:惠东坡,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
编辑:徐 峰本刊启事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也没有官方网站,没有在线投稿投稿一说,请投稿者提高防范意识本刊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征稿,请投稿者直接与我刊联系论文要求视角新颖,与媒体实践有深度结合,字数3100字、4500字、6300字三个字段,请严格按此字数提交论文,一般作者字数3100字以内,副教授字数4500字以内。
投稿邮箱xwlt0903@163.com或nmgxwlt@126.com参考文献、注释一律在尾注注释内文和文尾都要用序号即圈码标注:①②;参考文献文后用:[1] [2],文中不标序号,标题下署作者名文后写作者姓名、单位、职务(学生要写全学校、院系和学位)文后要写联系电话,最好是手机。
投稿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 0471-6635549 0471-6635516 0471-6635382来源:2020年第3期《新闻论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