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小说(莫言的小说晚熟的人表达什么)这都可以 -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06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一本小说集。有评论说,它还担负着打破“诺奖诅咒”的使命,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拔高。什么是“诺奖诅咒”呢?……

莫言的小说(莫言的小说晚熟的人表达什么)这都可以

 

图片源自网络《晚熟的人》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一本小说集有评论说,它还担负着打破“诺奖诅咒”的使命,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拔高什么是“诺奖诅咒”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怎么写出超越本人巅峰作品的作品因为文学家获奖后,各种事务纷至沓来,生活被打乱,便很难写出重量级的作品了。

不少诺奖作家确实如此。

例外的也有,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在《百年孤独》之后,又写出了量级不亚于前者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在可见的未来,莫言还有较长的创作生命,不能说这本书突破不了,后来的作品也无法突破还是回到他的作品上来

以往的小说中,最好的应该是《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当然其他小说都不错,尤其中短篇,读来很耐人寻味莫言一个重要标签是“魔幻”,而按照我的阅读体验,他的小说特点是:斑斓、浓烈、残酷、隐喻尤其里面一些惨烈的场面,读来让人双腿发抖。

《晚熟的人》是本收录12篇小说的集子,处于第二篇的《晚熟的人》小说,算是最长的,但篇幅依然不大,情节也很简单小说的场景,还是读者熟悉的高密东北乡,开头就是作者的自我调侃:“我”的《黄玉米》(对应《红高粱》)影视、小说都火了,东北乡也跟着火了,有拍电影的,有外地的作家常住这儿写作的,考察的人源源不断。

“我”陪着作家朋友回乡,碰到了邻居蒋二,发现他也跟着发了财,先是卖土特产,后来做“商业地产”,听说“我”回来,抢着请客吃饭。随即,时光回到40多年前的穷时候、饿时候,一段旧时光里的青年们生活的描写。

然后,又转回到现在:当年打架的青年,现在熟练的用功夫推销产品蒋二学会了运营公司,学会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学会了什么赚钱最快如果运用镜头语言,应该会把屏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饥饿的田野,奔跑的青年,为了看电影大打出手;一部分是繁忙的乡镇,人们用圆滑成熟的语言,追名逐利……。

按照蒋二的说法,“我们都是晚熟的人”,文中的意思应该是,本应该早点成熟的,明白事儿明白晚了,好在现在熟了……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文中没有说,我觉得应该是性格的圆熟、对名利的追逐,以及各种想法、手段的成年化。

有的人在解读时,认为“晚熟”是“大器晚成”,然后便转入传统的鸡汤道路上来,讲怎么坚持,怎么修炼,怎么成功。这是对“晚熟”一厢情愿,甚至是有些肤浅的解读。

在我看来,“晚熟”这个词,有个隐含的对应词,叫“早慧”中华文明就是一个“早慧”的文明二千多年前,诸子百家,学说林立,但绝大部分不是“形而上”,而是“形而下”,讲的是人际关系、治世之道各种制度、处世哲学,那个时候就已经成熟了。

制度、哲学的“早慧”,必然会带来人的“早慧”作者说的“晚熟”,实际上,有点不了解世事洞明,融入不了的意思小说中写旧时光,青年们确实是“幼稚”的,为了看一场电影想尽办法、大打出手,就连放屁也成了“看家”的本事……。

莫言的笔触,粗糙、戏谑中,偷着一丝荒诞。这些看似幼稚的东西,往上看,往深层里挖,何尝不是一些“成熟”的人折腾出来的呢?

小说的最后,有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恰恰是对蒋二自称“晚熟”的讽刺怎么描写的呢?蒋二打电话向“我”哭诉,自己好不容易搞的不动产,被两辆推土机给拆掉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经营的地方,属于旧时光划定的“滞洪区”,尽管河流已经断流30年了,但这个规则还在,就有理由拆掉你。

“晚熟”晚熟,毕竟是熟了。作者利用这个结尾告诉我们,蒋二真的成熟了吗?恐怕未必。他还是不了解游戏规则,败下阵来。不知道这是不是《晚熟的人》这篇小说的意趣,不过,我也就读到了这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