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曹海鑫(曹海鑫个人资料) -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01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通讯员 蔡斯哲转自:中国审判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云 通讯员 蔡斯哲转自:中国审判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这里展示的文臣七条碑,是宋朝时针对官吏提出的‘七条规定’,要求文臣‘清心、奉公、修德、责实、明察、劝课、革弊’,与我们现在的‘八项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妙……”2022年9月28日,福建省泉州市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前往“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沉浸式感受宋元泉州法律制度的丰富内涵。
该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全国首个以海丝法律文化为主题的展馆,总面积1300平方米,创造性地对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内容涵盖市舶司制度、船舶和人员管理、商品和货币管理、契约制度及涉外司法制度等方面,从法律角度解读宋元泉州海洋商贸繁盛背后的奥秘。
据介绍,自2021年10月揭牌,一年来,“法映刺桐”展馆已接待各界人士三千余人次,广获好评2022年7月,该馆获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两个月后,入选福建首批“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宋元泉州法制文化承载了先哲们的大成智慧和价值追求,对海商贸易影响深远,对今天推动“一带一路”法治合作也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泉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姚丽青表示,泉州中院将继续完善“法映刺桐”展馆建设,进一步传承宋元海丝文化,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司法力量梯航万国与海相伴,向海而生有案可稽的华夏历史,向来不乏中华先民远涉重洋、躬耕沧海的身影。
汉武帝设立合浦、徐闻两个港口,以商贸为纽带,纵横万里海疆,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南北朝时,泉州已有海船通达东南亚诸国唐中叶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闭塞,中西贸易转以海运为主唐末五代时期,其他贸易港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战乱破坏,泉州相对稳定,迎来发展契机。
当时环城遍植刺桐,花红似火,别号“刺桐城”到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方第一大港”而今,千年已过,如何形象再现这一时期泉州港的繁盛景象?2020年11月,为迎接泉州申遗盛举,泉州中院启动“法映刺桐”展馆建设工作。
从资料收集、思路建构到设计施工完成,法官助理陈静岚全程参与“最初以‘宋元’‘泉州’‘法律’几个关键字为主题,但可借鉴的展览特别少后来,综合考虑已收集资料、展示地点、展示目的,展馆主题确定为‘宋元泉州海洋商贸法律文化’。
”陈静岚说“法映刺桐”展馆最终突出“海丝”和“法律”两个元素,设有“耕海为田·千年丝路”“梯航万国·法护舶商”“海商天下·徕远新政”“万货通衢·世界商埠”等多个单元,以文字、实物、照片、图表、场景复原、视频、多媒体等手段立体呈现宋元泉州的恢宏面貌。
“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记载,“运到那里的胡椒,数量非常可观而运到(埃及)亚历山大港供应西方世界各地需要的胡椒,就相形见绌,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吧。
”“渡大洋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余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数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泉州的繁华同样印象深刻,并因其夜晚灯火辉煌、亮如白昼,为之冠名“光明之城”1087年,北宋在泉州始设市舶司,专管海商贸易与关税征收。
《宋史》载:“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元祐初,诏福建路于泉州置司”彼时,泉州与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到了元代,泉州与海外的通商贸易已涉足百余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种类达330余种。
“蕃商”们来时装载香料、药材、珠翠、布帛等大量“蕃货”,去时还可载满陶瓷、丝绸、茶叶、铁器等“中国制造”,往返贸易,利润十分可观1330年,年仅20岁的汪大渊搭乘商船从泉州出发,开始其游历世界的航海壮举。
十年间,其两次远航,行程数万里,抵达过220个国家和地区,看到了奇幻的岛夷世界他的著作《岛夷志略》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宋元时期的泉州,不仅是一座繁华的海港城市,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多种文明在这里交流碰撞、相互交融,留下了灿若星汉的文化遗产,至今仍随处可见例如,涂门街,这条长约千米的古街上,清真寺、关岳庙、文庙比邻而居,不同习俗与文明和谐共存。
2021年7月,泉州申遗成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在纵横交错的时光隧道中,以宋元泉州为代表的中华海洋文明焕发出新的光彩海商天下如果有一个地方,是了解宋元泉州的开始,那一定是市舶司。
作为海洋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承载着古代海洋法制文明的重任它的设立,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意味着泉州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自此确立了泉州海洋商贸重要港口的地位展馆力图再现彼时的历史场景。
观众穿过朝天门与临漳门这两个标志性古城门,便看到了泉州市舶司恰似时光流转,远渡而来的“蕃商”跨越了茫茫大洋,来到了舟楫往来的泉州港,换乘轻舟沿着晋江进入泉州城,到岸上的“古海关”——市舶司报关,中外商贸往来由此开始。
白色的背景上用淡蓝色灯带将宋元商船自出海行商到归来停靠所依据的船舶出入管理程序串联起来,还原了商人出海的场景:商人先向市舶司提交申请,市舶官员上船对货物进行清点检查,一一登记在册并为商人发放公凭陈静岚介绍,该设计灵感来源于国家博物馆“舟楫天下”的展览,“每次经过这个区域,我都觉得好像泛舟水面,即将扬帆起航。
”国家版图东南角的贸易大门打开后,给宋元朝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南宋时期,泉州市舶司的年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十五分之一到了元朝,这一比例升至十五分之一泉州,被誉为“东南巨镇”和“天子财库”展柜里陈列着市舶的瓦当和磁灶的军持等物、1974年8月泉州湾后渚出土的南宋沉船复原模型,以及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李充公凭》复印件,提醒着观众千百年前的繁盛真实存在。
冬夏两季的季风曾年复一年地吹拂过九日山的石刻、鼓起来往海舶远行的风帆,而今展柜石刻拓片上的一撇一捺,依稀还有猎猎海风宋元时期,私人海商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衍生了多种海外贸易形态,从个体经营到合伙经营,进而合股经营甚至永久性的资本联合,平等自由、互利守信的契约精神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宋朝的契约制度有红契制度、契税制度、中人制度等,在涉及远洋航行的契约中,主要有赊购契约、生产预购契约、租船契约三种,“诚信”的契约精神在海洋商贸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契约精神,既是一种法律精神,也是一种文化精神。
”华侨大学学生胡婧说,在市场经济社会,契约精神同样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经济交往,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秩序法护舶商法治昌明,则经济繁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穿越时光长河,不难发现,宋元泉州海商贸易繁盛,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物阜人丰的经济基础,又与鼓励商贸、保护“蕃商”的做法密不可分。
宋朝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海商法——《元丰市舶条法》在此基础上,元朝制定了《至元市舶则法》和《延祐市舶则法》市舶法作为当时海外贸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保护积极贸易,打击非法贸易,惩治贪污腐败,标志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进入了法制时代。
从苏轼主审的四个海贸违法案件到真德秀的廉洁判词,从《至元市舶则法》九条“反贪污”条款到五个鼓励积极贸易的案例,踏入这一区域,目之所及皆是鲜活的案例展示“苏轼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个大法官他任杭州知州期间,就曾撰写《乞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论高丽进奉状》等状文,请求对违法海商贸易进行严厉惩处。
没想到大诗人苏轼和泉州有着如此渊源呢!”2021年11月,跟随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参观“法映刺桐”展馆后,丰盛实验小学学生曹海鑫颇为感慨在“万货通衢,世界商埠”单元,展馆布置了一条特色商街,琳琅满目的商品、鳞次栉比的商铺、古韵古风的青石板街和闽南风格的泉州花灯令人恍若回到宋元。
只是几家商铺卖的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介绍商贸规则,依次是贸易规则、税收规则和货币规则及进出口商品种类“整理商贸规则时,我们想了多种展现方式但是,规则很难形象地展示,不如物品直观”陈静岚介绍,“禁榷”是针对奢侈品的专买专卖制度,而“博买”是市舶司代表政府收购外来商品再加价出售的政策。
“抽解”即指征税,宋元时期有着十分精细化、制度化的税收制度“舶税钱”则在元朝出现,作为泉州经验被写入《至元市舶则法》要求全国推广……宋元时期,“蕃商”在华生活场景是怎样的呢?穿过展馆微缩“蕃人巷”的拱门,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观的“刺桐商贸图”。
展区通过长卷画作、石刻、古书和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宋元时期法律规定如何渗透到“蕃商”在泉州生活时的衣食住行、婚姻继承、教育宗教等方方面面彼时,随着海洋商贸兴起,各国“蕃商”纷至沓来,聚居泉州城南一带,形成“蕃人巷”。
宋元朝廷设“蕃坊”,“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蕃人徒刑以上重罪,由当地州府处置,徒刑以下罪行,则由蕃长裁决“蕃商”可与汉人通婚,可建“蕃学”,可在华为官入仕,可自由信仰宗教,死后按宗教仪式葬在“蕃客墓”,其子女可依法继承遗产,等等。
换言之,“蕃商”在华享有贸易权、居住权、婚姻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宗教自由权等权利,其衣食起居、生老病死均有保护救济之法陈静岚举例说,对“蕃商”的遗产如何处理,唐朝规定,三个月内如果没有人来申请继承的话,这些财产就会收归国有。
而宋朝,不但扩大了涉外继承人的范围,且延长了申请继承的期限,有效保障了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财产权利同时规定,如果发生海难,当地官府是有义务、有责任打捞和保全货物的,还要登记在册,日后发还失主有冒领这些财物的,会被判刑。
对宋元泉州海洋商贸法律制度的分析,为我们理解中国的海洋法治文明打开了新的视界:长期以来,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主要靠陆路联系,缺乏自由的海洋贸易观念事实上,宋元时期因海路商贸及洲际交流的繁盛,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管理及法律制度的革新,专门海洋贸易法律的颁行、市舶司的设立,以及贸易、税收、货币等规则的制定,都表明中世纪中国已经开启了海洋法治文明。
携手前行“回望这段历史,泉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对外开放、海外贸易、海洋文明史上,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启迪着人们以开放和平等的方式开展国家间的贸易,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明和信仰”2022年7月,华侨大学境外生黄煜参观展馆后如是留言。
今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各不相同,构成错综复杂的斑斓图景泉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武能表示,人民法院在涉外审判中,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法律文化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同时,以平等包容的态度,与其他国家的司法机关加强交流对话,致力于找寻和建立能为各方共同认可与遵守的法律规则2021年10月,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杨武能介绍,在近年来的涉外案件中,泉州法院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不断学习、吸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优秀法治经验和做法,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思维与市场思维、法律规则与市场规则的有机统一,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审判更有法度。
2022年9月,泉州国际商事法庭正式设立,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泉州深度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司法服务,着力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以共商为出发点,寻找国际法治公约数;以共建为着力点,打造涉外审判新模式;以共享为落脚点,探索司法合作新路径。
”说起新时期人民法院如何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杨武能如是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