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白银帝国观后感(白银帝国观后感300字) -尊龙凯时人生就得博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23
经济人的话:我的新书《白银帝国》网站书店刚上架,先看到的朋友不知道有何反馈?期待没有让大家太失望,这本书我确实已经付出足够时间和诚意,如果还有亏……
经济人的话:我的新书《白银帝国》网站书店刚上架,先看到的朋友不知道有何反馈?期待没有让大家太失望,这本书我确实已经付出足够时间和诚意,如果还有亏钱,那也是当下水平无法突破,请多见谅独学无友,读书是孤单的,所以也需要分享,这也是我写作和办经济人读书群的原因,这里朋友不少亦师亦友。
《财经》杂志的副主编苏琦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学养和见识,过去对我启发很大这里推荐他的书评,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以苏老师眼界,《白银帝国》得到他的认可,我心稍安有的写作,注定不是为所有人而写一种白银,n种表述:
评《白银帝国》苏琦白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并非一些人所谓的“出口转内销”的结果由于自明至清迄民国时代中国经济屡遭“银患”困扰,关于白银问题的探讨也一直见诸于官学两界有识之士的著述中不过以货币为主线谈中国经济史的著作不多见,而以白银与中国经济的“纠缠”来系统勾勒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史的著作更是少有。
因此,《白银帝国》一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填补了大众经济学读物在此一领域的空白
近年来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台湾学者林满红(《银线》)以及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对白银之于东亚贸易圈、世界经济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中国在其间的命运起伏多有探讨,让人们的视野为之一新,不但打破了人们关于中国社会“闭关锁国”的成见,也促使人们以更为国际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中的角色。
不过这些充满历史“修正主义”色彩的著述,与其说其重点在于重新“发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并将中国的“早期现代”大大提前,不如说作者们更注重的是对欧洲中心论史观的颠覆,意在通过赋予“白银时代”的中国经济以更大的权重,来构建一个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乃至社会发展史。
(图为海外银元,它们对于中国货币史意义深远)当然,由于或多或少受由外向内看问题视角的限制,这些著作对于中国国内面对白银冲击时的思辩和因应之道背后的历史脉络涉猎不多,对于中国货币思想史更鲜有详尽的探讨,而《白银帝国》则从货币通史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备的梳理和展现。
此外,能够从白银问题延展到如何看待明清时期所谓国家货币主权问题,及其对当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指向,也是本书一个特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对历史上的白银问题的关注,和近年来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大国博弈和人民币国际化议题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不同的出发点往往导致人们对同一段历史得出迥然不同的解读与借鉴。
(北宋交子,来自《白银帝国》彩色插图)“货币战争”论者多以负面的态度看待中国经济商品化和货币白银化,认为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和银价涨跌对中国经济在明清时代的兴衰起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倾向于从阴谋论出发来看待国际白银供应量荣枯,断定这是国际资本势力图谋提升中国经济对外依附程度,加大对中国经济渗透力度的战略操作。
而与“货币战争”话语体系下对所谓“国家能力”和金融安全的强调不同,《白银帝国》对中国因白银卷入世界经济的后果更多持中性的态度对于明清时代的中国而言,白银是福是祸实在一言难尽中国经济因白银货币化提供的润滑剂而繁荣畅旺,但朝野也因为缺乏针对货币经济运行的管控工具而吃尽苦头。
然而与其说这是国际殖民势力的有意为之,不如说是因为中国特色政经架构的传统惯性令近现代的财政货币制度迟迟难以出现
(明太祖朱元璋,明代不仅白银货币化重要时期,也是纸币在古代中国的最后序幕,图片来自《白银帝国》彩色插图)换言之,问题不在于中国经济在白银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而是因为走得不够远,没有能够在财政货币方案上驶出历史的三峡。
所谓的“国家能力”也因此成为一个吊诡的话题,或许正是因为国家过于强大而令社会力量先天不足,无法倒逼国家成为财政上负责任的主体,从而令现代意义上的预算税收等支撑货币经济调控体系的框架迟迟难以建立而这反过来又限制了国家高效地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从而令中国在现代化的赛局中举步维艰。
所有这些探讨都有着指向当下问题的强烈意涵: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是强调货币战争、金融安全、国家管控、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还是因势利导、藏富于民、以更开放的姿态锻造更强健的经济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白银问题和白银时代的探讨注定不会有定论,它既取决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中的轨迹,也取决于全球体系演进中的未来。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作者:徐瑾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3月
推荐语从本书提供的视角看去,熟悉的历史世界呈现出自己的侧影东西并列,轮廓分明,清晰而有神好看——吴思 著名历史学家、《潜规则》作者在这部《白银帝国》中,青年经济学人徐瑾以她优美的文笔、翔实的史料、宽广的视野,在中外历史的对比中讲述了中国千年货币史,发人深思,促人警醒。
——韦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徐瑾以她的《印钞者》和《白银帝国》,将史学家冷僻的工作加以大众化书写,为货币经济历史的疆域创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朱嘉明 著名经济学家、台湾大学客座教授《白银帝国》抓住白银在中国作为货币的既普遍又特殊的现象,生动地勾画出中国千年经济史的演变路径,内容不仅涉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深入国家政治、财政、金融制度等领域,也对中西大分流这样的重大议题有精彩的讨论。
此书面向大众,将小说、戏剧里隐含的信息与严肃的学术著作巧妙融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形象的传统中国经济史图景——马德斌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学者徐瑾女史视野独特,文笔了得,以白银斑驳游离之脉络梳理了中国货币史,纲举目张,甚为聪明。
检点千年以来从金属货币到朝廷,再到体制的威权与利益变迁,可以从中体验人性与观念的冲突好的逻辑,才会有好的故事——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近年我的主要著作:新著《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2017年3月)
《有时》文艺随笔(2016)《印钞者:中央银行如何制造与救赎金融危机》(2016)《凯恩斯的中国聚会》(2015)《中国经济怎么了》(2013)《危机与转型——对话思想者》(2009)
徐瑾经济人经济与人文的路口宏观|货币|阅读公众号: econhomo微博: 徐瑾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